有點小氣有點軸:齊白石的工匠精神

2019-01-29

有點小氣有點軸:齊白石的工匠精神

齊白石的作品在中國近現代市場上,不但是領跑者,而且具有強大的抗跌性。從2塊銀元到一億人民幣,齊白石的作品價格一直在上升,成就了一個個投資神話。可以說,任何時候買齊白石,都不算遲。
然而,回溯民國時北平畫壇,這個全國的美術重鎮,能書善畫者眾多。前有陳師曾,後有徐悲鴻,為何齊白石這樣一個有點小氣有點軸的老頭,何以成為周恩來口中的“國家人瑞”,成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詩書畫印俱全的大師?

image034.png
齊白石在治印。圖/《LIFE》



在說齊白石之前,我想先提一個英國人叫哈里森。

哈里森也是個木匠。他之所以能夠在歷史上留名,是因為他解決了連牛頓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造出了在大航海時代航船能夠確定自身所在經度的航海鐘。

 

這個發明不但為人類的遠距離航海掃平了障礙,更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然而,哈里森發明航海鐘的行為不是為了所謂人類航海事業,而是英國政府設立的兩萬英鎊獎金——這筆錢在當時的購買力相當於如今的一億元人民幣。

 

哈里森在1730年造出了第一代航海鐘H1,並沒有就此罷休領錢完事。他共用了43年,將航海鐘進行了四次升級,其中第三代航海鐘H3經過了十幾年的升級改造,而這些升級改造都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等他拿到獎金時,已經80歲了。

哈里森的和齊白石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同樣具有創新型人格的他們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對財富的追逐,二是工匠精神。

image035.png
1948年11月,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Jack Birns記錄下齊白石先生作畫的全過程。圖/《LIFE》



少年壓抑:哪見文章鍋裡煮

 

少年的貧窮是一筆財富,這句話不一定適合所有案例,但對齊白石來說一點兒也不錯。

 

齊白石天資聰穎,不會走路就會認三百多個字,假若他生在一個稍微富裕點的家庭,這樣的天賦會被加倍挖掘,然後順理成章地走上科舉之路,成為一個秀才或舉人。

 

然而他生在一個吃不飽飯的家庭,給他精神性的發展需求造成了無盡的壓抑。由於貧窮和需要勞力,他自學看書寫字,都不被家人所支持,並且被祖母訓斥說“哪見文章鍋裡煮”。

 

這種壓抑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轉化成了噴薄而出的巨大動力,促成他對改變命運的渴望。

這也許是命運的刻意安排。家人盼望生下來個棒小伙子好耕田,卻來了一個身子瘦弱的書生胚。十五歲下地拉犁時,牛的勁兒能把他往前摔一個跟頭。

這個跟頭摔出了他十五年來的壓抑和憤怒。滿身泥水的阿芝(齊白石小名)很有主意,翻山越嶺跑到做木匠的從叔祖父齊仙佑,一把鼻涕一把淚,信誓旦旦要學做木匠,死也不回去耕田。

 

瘦弱的小孩一旦倔起來,有種悲劇般的震撼。一出苦肉計,他脫離了土地,成了大料木匠,做櫃子,做桌椅,天賦奇才,一年就能出師。

從齊白石的回憶和種種題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之後的發展,都是憋著要爭一口氣的勁兒。

 

一年後,他遇到了高級木匠週之美,周師傅臉上的技高一籌和趾高氣揚深深刺激了齊白石,他四處託人,最終拜師週之美,學習小料木匠。

 

這件事對他的意義非常重要,不僅讓他的木匠生涯升級,更讓他從最最基礎的層面,認識了美術這件事。

image036.png
齊白石在作畫。圖/《LIFE》



死磕自己,成就高超技藝

 

齊白石19歲時,小料木匠正式出師。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他以一個木匠學徒的身份,形成了嚴謹的工匠精神價值觀——首先,做活計是為了賺錢,其次,為了賺更多的錢,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活計做到最好。

據齊白石長孫齊佛來回憶:“祖父為了更新雕花式樣,招徠更多主顧”,向人去借《芥子園畫譜》。

 

在沒有大規模印刷術的時代,一本書的價值相當於普通人家幾個月的生活費,借書需要中人作保,只借7天,如有污損,全額賠償。齊白石千辛萬苦借來這本書,以巨大的毅力,在做工之餘的酷熱夏夜,點起煙熏火燎的松油火,用竹紙和毛筆上將這本畫稿全部勾脫下來,裝訂成16本小冊子,日夜學習。

憑著芥子園畫譜,齊白石的雕花手藝超越了麒麟送子,雙鳳朝陽等傳統花樣,成為十里八鄉的翹楚,甚至將中國的雕花工藝推進了一大步。

 

這樣的刻苦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於當時的齊白石也是不必要的,因為他已經是傳統意義上很好的小料木匠,無需改進也可以吃飽飯。

 

但正是這種對財富的追逐初衷,和“要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價值觀驅使著他向前走。

這兩種性格貫穿他的一生,體現並導向了許多其他的結果。在追逐財富方面,齊白石從來不掩蓋自己的原始慾望。他首先認為畫畫是為了賣錢,書畫對他而言是一個向社會提供的產品。

 

有一幅畫是很好的證明,齊白石畫了一把鋤頭,一個籮筐,並且題詩:“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牆。”

 

別人口中神聖的充滿靈性的藝術創造,在他的看來就是藝術生產,和種田沒什麼區別。只要你用了鋤頭勞動,就會有籮筐進行收穫,這是一種農耕時代最樸素的勤勞致富的價值觀。

但齊白石對自己的產品標準要求很高,這是能夠賣到更高價錢的籌碼。對財富的追求促成文化學術上的創新,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除了前面提到的哈里森,大科學家伽利略一生對知識的追求,其現實動機也是為了菲利普三世的獎金。

 

如今一些藝術家表面上恥於談論金錢,但內心卻又算計著拍賣價格,面對流拍的作品甚至翻臉不認,指為贗品。這點遠不如齊白石,君子愛財,坦坦蕩盪,提供產品,保證質量。

image037.png
齊白石作品《柴爬》。齊白石出生農家,能將筆墨與日常生活、民間情趣相結合,所繪物品活潑生動妙不可言。



工匠精神在齊白石身上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他在苦練技藝方面對自己的死磕,令人嘆為觀止。齊白石曾經感嘆自己“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

 

這種用廉價燃料徹夜點燈苦學的日子,幾乎伴隨了齊白石全部的青年時期。他為了學畫人像,他步行到100里外,拜肖薌陔先生為師,來回奔波學習。

 

為了學習花鳥和作詩,四處低姿態求人,拜師當地名儒胡沁園和陳少蕃。齊白石學習篆刻,用木章和石頭加以練習,練過的廢料一裝就是一筐。

 

齊白石的書畫雖然以寫意為主,但其中的技術高度卻是很多寫意畫家難以達到的。例如長鋒羊毫這種最難以掌握的毛筆,卻是齊白石主要的作畫工具,他對極軟的羊毫的掌握可謂到達化境,繪出的線條外柔內剛,富有韻味,難以摹仿。

 

在齊白石的繪畫題材中,諸如松針、柳枝、水波紋、紫藤等以大量線條為主的題材,都是難以仿造,贗品較少的。

工匠生活形成的價值觀促使他對自己死磕,不僅提高了繪畫的技藝,也使他的藝術具有唯物主義的寫生標準,以及底層生活的審美情趣。正是這樣的藝術風格,使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三個貴人:陳師曾、徐悲鴻和毛澤東。

image039.png
1942年,齊白石《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



知天命後,衰年變法

 

齊白石活了93歲,是絕對的長壽。長壽對於一個藝術家很重要,原因在於為他的藝術爭取到了更多時間。

 

齊白石並不像張大千一樣,六七歲就由家姐教畫花鳥,他十五歲的時候還在種地,奔三了才開始拜師正經學畫,為了躲避戰亂,五十七歲獨闖北平,遇到了京派掌舵陳師曾後,後者鼓勵他衰年變法,才大器晚成。

 

在此之前,他的畫雖然好,但遠沒有今天這麼好。他未經系統學習的繪畫被北平畫壇稱為“野狐禪”,在琉璃廠掛著2塊銀元一張也賣不出去。

 

陳師曾祖籍湖南,可以說是齊白石的半個老鄉,還是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陳寅恪之兄。

image040.png

陳師曾先生舊影

 

陳家祖風開明,有維新思想,家塾中還設立算學和英文。陳師曾能夠包容齊白石的“野狐禪”也是情理之中。

 

他與齊白石有共同的藝術理解,陳師曾強調師造化,齊白石強調寫生,本質上是一回事。陳師曾近學吳昌碩金石風格,遠學徐渭、陳淳大寫意, 並在風俗畫中以吹鼓手、收破爛者、喇嘛、說書人等底層人物入畫。

 

齊白石在衰年變法中吸取了海派吳昌碩的風格,並以大量蘿蔔白菜農具老鼠等底層事物入畫,將民間美學的大紅大綠和文人情趣的水墨審美進行中和,形成雅俗共賞的紅花墨葉派。可以說,兩者間有割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image041.png
齊白石辛未年(1931年)山水冊



紅花墨葉派的成熟,標誌著齊白石由畫家成為大師。在大師濫用的年代,我仍想強調大師的標準:技藝過關可以稱為畫師,擁有獨特風格可以稱為畫家,到了開宗立派的程度,才能稱為大師。

在這個意義上,張大千甚至不如齊白石,如果不是晚年變法形成的潑彩畫法,他的藝術中也難有可以稱得上開宗立派的成就。

 

齊白石的“紅花墨葉派”被社會認可,不僅要感謝陳師曾,還要感謝時運。1922年,就是陳師曾逝世前一年,他將齊白石的畫帶去日本展賣。

彼時日本恰值國運昌盛之際,經歷了明治維新,打贏了甲午戰爭,結成了英日同盟,完胜了日俄戰爭,作為一戰戰勝國,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利益,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強國。富足的日本人一擲千金,以220塊銀元的價格買下齊白石的畫,而在幾年前,齊白石的畫在琉璃廠只賣2塊銀元,是陳師曾的一半。牆外開花牆內香,齊白石聲震國內,市場一下打開。

 

由北平藝專登堂入室

 

徐悲鴻聘請齊白石任職北平藝專,這是一段藝術史上的佳話。殊不知在此前的1925年,林風眠已經二顧齊家,聘請過齊白石。

 

齊白石拒絕林風眠並非看不上北平藝專,而是擔心自己配不上北平藝專,但林風眠誠心邀請,稱讚齊白石的書畫是當時“數得著”的,齊遂答應任教。

image042.png
1946年,北平洋溢胡同14號,北平美術家協會的成員在吳作人家的院子里合影。(從左往右)第一排:宋步雲、王臨乙、徐悲鴻、(小孩不詳)、齊白石、(婦女不詳)、戴澤;第二排:王丙召、李可染、盧光照、高莊、齊人;三排右一為董希文。



徐悲鴻在1947年拜訪齊白石時,稱齊白石為“美術界的前輩泰斗”。有趣的是,徐悲鴻二度任職北平藝專校長期間,強硬推行素描先行的教學方法,被傳統畫家視為仇敵。但他卻願意以每月五十大洋聘請傳統中國畫家齊白石任教授,只需要每個月到藝專現場作畫一張供學生觀看即可。

 

徐悲鴻還引薦了李可染拜師齊白石,為中國當代美術史培養出另一位大畫家。

 

今人往往認為徐悲鴻所推行的素描是蘇聯式素描,強調造型結構的精準,因而抹殺了繪畫的靈氣。殊不知徐悲鴻留學巴黎,他推行的是相對活潑的素描教育,強調能夠生動地表現物象,並不拘於具體方法。這恰好和齊白石強調寫生的藝術追求相契合。

image043.png
齊白石與李可染



工匠出身的齊白石有一個藝術信條:沒見過的東西我不畫。

 

他畫蝦,在畫案上養著蝦,觀察蝦從第幾節開始打彎,用水墨不斷試驗研究如何表現蝦身的透明感,並且說自己八十多歲了才把蝦畫好;畫芭蕉葉,要查查葉子是從左邊卷還是右邊卷,否則不下筆。

 

北京畫院收藏了一本《寄園畫稿》,有一張畫山的寫生,題跋上記述了自己三次從不同方向經過這座山的感受和時間;他的工筆草蟲可謂是寫生絕品,翅膀上透明的膜和脈絡都栩栩如生,透明翅膀後遮著的蟲身也若隱若現,真正再現了現實生活的光學透視效果,而且每一個草蟲都有不同的表情。

 

也怪不得齊白石的潤格里特意表明草蟲要加錢,並且畫賣出門後,回頭要求加草蟲者,不應。

 

如果說陳師曾為他打開了職業畫家賣畫的市場,那麼徐悲鴻是替他確立了美術界的學術地位。

 

作為共產黨擇選的新中國權威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稱齊白石為“泰斗”,還是有一定分量的。只有到達了“泰斗”的地位,毛澤東才會注意到這位湖南老鄉。



蘿蔔白菜中的群眾性

 

毛澤東單獨請齊白石吃過飯,這種自來自官方的肯定,可不是因為他們都會說湖南話。心理學上來講,肯定他人,其實是肯定他人身上的自己。

 

齊白石工匠生活所塑造的底層審美,以及在藝術創造中轉化為雅俗共賞的面貌,都和毛澤東的政治訴求以及審美情趣有眾多契合之處。

 

毛澤東也出身底層,群眾路線和文藝服務大眾的訴求讓他賞識齊白石所畫的蘿蔔白菜,鋤頭燈檯,而非溥儒舊王孫式的文人“酸腐”情懷。

 

毛澤東的書法激情飛揚,齊白石的書畫寫意隨性,兩人的書法甚至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毛澤東接見齊白石時用湘潭話說:“齊白石是湖南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齊白石也用湘潭話說:“毛主席才是湖南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呢。”毛澤東要齊白石保重身體,活過百歲,並且親自送他出門。

 

齊白石曾有一幅畫上題跋講了個故事:自己初到北京,誰都不認識,如今混的不錯了,昨天去買螃蟹,可以賒賬,高興得不行,要記下來。

 

如今主席請吃飯,如此禮遇,齊白石豈止是高興!此時摳門也顧不上了,立即找出一幅藏起來不捨得賣的雄鷹,題名“高瞻遠矚”,託人送給毛澤東。

 

這種底層出身人民樸素真摯自發式的敬愛是毛澤東最欣慰的,也可以從他一生信任工人農民而不信任知識分子中看出。很快毛澤東托王季範給齊白石帶來了鹿茸和人參禮盒。雖然之後對齊白石的照顧包括送過節費以及贈送住房等多由周恩來出面,但背後肯定是有毛澤東的首肯。

 

此後,中共不僅將齊白石作為全國性的大師加以重視和宣揚,更在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外交活動中主推齊白石。

image044.png
齊白石與周恩來歡談。(1953年)

image046.png

齊白石在1954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是他出席大會的第三次會議。

 

1956年第四期《美術》雜誌上有一則新聞:《蘇聯文化藝術界舉行齊白石96壽辰慶祝會》,報導了1月12日蘇聯以及2月3日在烏克蘭舉行的兩場齊白石96壽辰慶祝會,主辦者分別是蘇聯對外文化協會和烏克蘭美術家協會。

 

蘇聯是新中國當時最大最要好的邦交國,其官方美術機構舉行齊白石的壽辰慶祝會,由此可見他的地位。

 

89歲的齊白石還出任了文聯主席團成員,以及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並且由官方推薦獲得1955年的世界和平獎。

image047.png
世界和平理事茅盾(右)代表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平獎金評議委員會把獎金授予齊白石。中間是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1955年)



由於解放後經濟和物價原因,齊白石畫作價格不能跟解放前的幾百銀元相比,但在文物商店也標價10元以上,相當於普通工人的一月工資。

 

重點是,齊白石由一個職業畫家,成為了國家級的藝術大師和瑰寶。



賣了一輩子畫,強大抗跌性

 

雖然政治給了齊白石無限的加冕,但他大部分的人生身份都是職業畫家,賣了一輩子的畫。

 

賣畫最多的時期,是解放前金圓券快速貶值的時期,人們紛紛買畫保值,然而不懂經濟的齊白石卻以為這是賣畫絕佳時期,從早到晚,揮毫潑墨,換來一捆捆鈔票,最後一文不值,連給乞丐都不要。

 

據齊佛來回憶,其中一個大主顧是李宗仁的夫人,為了幫李宗仁拉選票,每隔十天半月,她都要來向齊白石買畫送人。這個行為客觀上打開了齊白石在國民黨政要高層中的市場和名聲。

 

齊白石一生勤奮,是位高產畫家,據北京畫院統計,他一生留存下來的作品有9500件,以平均每人收藏10件作品計算,也意味著至少有近千位藏家參與了齊白石的收藏市場,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人數,還不算以十萬計的假畫贗品。幾十年來一點一滴鑄造起來的金字塔形價格結構,造就了齊白石作品強大的抗跌性。

 

此外,人們認可齊白石的作品價值首先來自於作品審美情趣的廣泛性、藝術水平的高度、以及開宗立派的創新性,其次才是他來自於官方的加冕。所以他的價值更多地被藝術市場決定,而非藝術政治決定。

 

這也就意味著,齊白石的價值已經蓋棺定論,不易受政治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只要經濟在發展,只要藝術市場在發展,齊白石的價格必然隨著市場的趨勢不斷穩定上升。

image048.png

知己有恩、大匠之門齊白石印

 

齊白石印章:大匠之門

 

齊白石有一枚著名的章:大匠之門。在中國傳統意義上,匠人並非只負責製造環節,還包括了設計創意環節,正所謂能工巧匠。而西方古典時期形成、如今被眾多手工奢侈品牌繼承的工匠精神,則是一種對人類改變世界過程的完美主義追求。我們在齊白石身上,可以看到這種盡善盡美的大匠人格,貫穿在他的一生之中。

 

這個踏踏實實,從不虛頭花腦,甚至有點軸的老頭,憑著一種死磕自己的精神,以及頑強的生命感悟,完成了一次藝術史上的昇華。

 

值得慶幸的是,他落草在一個信息總量不大的時代,即便酒香巷深也易被發現;並且堅持寫生和民俗審美,無意中順應了藝術史的趨勢。

 

於是,齊白石從螻蟻般眾多的凡人中緩緩上升,成為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一枚明星。

image049.png

資料出處:  民國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