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傅抱石:窮孩子的逆襲

2017-06-28

少年傅抱石:窮孩子的逆襲

 

畫事君說

 

我喜愛的女藝術家方召麐常寫一副對聯:少時飽經磨礪,老來不怕風雨。大概因為自己小時候家裡也不富裕,所以每每讀到,都會感慨一陣。一個孩子出生在清貧的家庭,物質的拘束會讓童年過早結束,心智也提前開始堅強,面對命運悄悄握起小小的拳頭。

 

藝術圈有很多這樣由清貧人家走出來的巨匠,譬如從滿身泥水吃不飽飯的阿芝,變成藝壇泰斗齊白石,又譬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從江西南昌一個小小修傘舖裡走出來,變成一代國畫大家的傅抱石。

 

英國有個紀錄片,拍攝幾十個孩子從小到大的幾十年生活,最後發現,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而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這個結果真實、殘酷而讓人絕望。但好在,這世上總不乏讓人心存希望的例外。請看傅抱石的少年時代。

本文節選自<傅家記事>,作者傅益璇,為傅抱石先生二女兒。

image001

傅益璇,196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專業畫家,擅長油畫及水墨。1979年移居香港,現定居於加拿大溫哥華。

 

我的爺爺叫傅得貴(大名文苡,字聚和),一直靠補傘謀生,是南昌的一戶赤貧人家。在父親八九歲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

 

爺爺在鄉下時,跟地主的兒子吵架,結果被地主的兒子用釘耙鑿在背上,打成肺裂,不得​​已流落到南昌城謀生治病。在城裡,爺爺遇到了他的恩人。恩人叫何立堂,以走街串巷補傘為生,收了爺爺做徒弟。

爺爺很能幹,會做絨花、耳環,還學會了修理洋傘。當時的土傘是紙傘,洋傘是進口的布面傘。何立堂死後,把攤子留給了爺爺,爺爺便做起了小生意,取名“傅得泰修傘鋪”。

image003

傅抱石“煮茶圖”1947年作

 

我奶奶姓徐,江西新建縣人氏,原是一戶人家的丫頭,據說因為被老爺看上了,太太大動肝火,便把我奶奶嫁了出去,說是不要財禮,只要找個窮的,這樣就找到了我爺爺。

 

其時,我爺爺已經三十多歲,比奶奶大十多歲。奶奶是個能幹的女人,性格開朗豪爽,待人接物有男子氣概,在所住的那條街上有相當的權威,街坊鄰居出了什麼事情,都來找她說事、評理。

image005

傅抱石的母親

 

爺爺祖輩單傳,因此為父親取名長生。父親小時候出麻疹,把爺爺嚇壞了,怕父親的手亂抓,如果抓到臉上就會破相無疑。這時出嫁的姐姐回來,姐夫問他想要什麼才能不抓臉,父親說要一本《康熙字典》,姐夫就去買了一本滿足了父親。父親把這本《康熙字典》一直抱著,一動不動,終於熬了過來。父親的臉長得還是很清秀的,梅蘭芳後來曾經開玩笑地對父親說:你演花旦一定很好看。

image007

傅抱石青年時代

 

父親祖籍江西新喻,這地方位於袁水中游,老家羅坊鎮章塘村是個窮鄉僻壤,母親在抗戰期間曾隨父親從南昌逃難回過老家,幾十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印像還是那麼清晰,說得活靈活現,把我們笑壞了。

image008

1935年,傅抱石因喪母由日本返回南昌。傅抱石1930年結婚,新娘是比他小7歲的南昌大戶人家“豫章羅府”的千金小姐羅時慧(左一)。她出生在瀋陽,瀋陽舊名奉天,因此小名“奉姑”。

 

母親是第一次到父親的老家,老家到底有多窮,父親不敢先對母親說。那時他們是坐船去的,船在行進中,前面出現了一個村莊,有一片房屋,母親就問是不是到了?父親回答說,沒有這麼好。過了一會,看到不少茅屋,媽媽又問是不是到了?父親說,也沒有這麼好。

 

過了好久,總算到了,果真是最窮的地方,那時候雨過天晴已經三天,父親老家門口還是一片泥濘;那裡只有一座祠堂還有點樣子,除此別無長物;父親和村里人就坐在長板凳上喝山芋酒;晚上睡覺時,蚊子多得人不敢脫衣服……

image010

傅抱石“琵琶行”

 

爺爺家在南昌“臬台後牆”的貧民棚戶區內,剃頭的,修腳的,擺攤的……各色人等雜住在一起,艱難生存。“傅得泰修傘鋪”的左邊是家刻字店,右邊是家裱畫鋪。裱畫舖的牆上掛了許多字畫,父親常去串門,久而久之,竟對這些​​字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image012

傅抱石“平沙落雁”1963年年作

 

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在私塾旁聽,識了不少字,後來奶奶讓他去瓷器店當學徒。學徒三年,不僅要給老闆娘抱孩子,每天還要上門板下門板。門板是江西特產樟木製成,很笨重,左右各十二塊,每天一裝一卸,舉重四十八次,父親人小無力就拱著背使勁,時間一長,就落下輕微的駝背,一個肩膀高一個肩膀低。母親和父親結婚時,有客人還問,你們新姑爺怎麼是賣布的呀?當時賣布的小販,就是整天扛著布走街串巷,一肩高,一肩低。

 

每次看到父親駝著背站在畫桌邊畫畫,我就覺得父親一生的艱辛都在裡邊了。

image014

1961年傅抱石在東北寫生後進行創作

 

因為超強度幹活,父親小小年紀就開始吐血,老闆娘害怕了,便把父親退了回來。我現在為什麼要到景德鎮去畫瓷器,這也是一個原因。

image016

傅抱石在讀書

 

父親十三歲時進江西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讀書,學校老師為他取了個學名叫傅瑞麟。父親十七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高小畢業,被保送進第一師範學校讀書。但入學讀書需要交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萬般無奈之下,想到了鄉下還有祖傳下來的幾分薄田。

 

於是父親就從南昌步行到三百多里外的老家去借錢,結果隔房叔叔竟然不讓父親進門,說窮人家的孩子還讀什麼書,連頓飯也不給吃,最後還是嬸嬸包了兩個山芋給父親……

image018

傅抱石“松下觀瀑圖”紙本設色1947年作

 

父親後來在一位張姓老師的資助下解決了保證金問題,到學校一看,卻發現榜上沒有自己的名字。門房問他,你是不是姓孫呀?用“名落孫山”的故事來譏諷他,讓父親傷心欲絕。正在這時,恰好校長路過,告訴父親是被保送的,所以榜上無名,父親這才破涕為笑。

image020

傅抱石“蒼山如海”設色紙本1958年年作

 

父親除了上學,課餘就在家幫助大人做絨花、耳勺子。父親很聰明,手很巧,有時候爺爺敲耳勺敲不正,父親放學歸來幫忙敲,鐵絲放在窩塘里,一錘子下去,敲得又準又圓又深,就是一個成品。每逢這時,奶奶就會哭著感慨說:我是不是要死了?我的兒子已經這麼成人了。

image022

傅抱石全家攝於傅厚崗61961

image024

傅抱石與家人攝於漢口西路1321964

 

父親有個姐姐,比父親大好幾歲,嫁給了當地人稱“頭把刀”的一位廚子。廚子在店裡做完菜之後,就會把魚架子帶回來煮湯給家人喝。後來我們家裡吃魚丸、魚片,父親往往就會不由自主地問:魚架子呢?母親有時候和父親開玩笑,也會說,你不就是個吃魚架子的嗎?父親一直喜歡吃江西的醃肉,而不喜歡吃魚,也許就是因為小時候吃了太多的魚架子的緣故。

image026傅抱石“高士觀瀑圖”1963年作

 

父親小時候真的很苦,上了學也沒有什麼衣服穿,冬天冷,就把姐姐、媽媽的花褂子一件件地套在裡邊,最外面罩一件灰布大褂。後來我到日本留學,知道日本皇族有一個傳統,就是天皇嫁女兒或是娶新娘的時候,要穿最豪華的衣服,從裡到外必須有十二層。這時我就想,父親當年不就是穿的“十二單”嗎?因此,父親常常對我們說,如果不知道“飢寒”二字,是不會成人的。

image028


同時,他還告訴我們要發奮有為,他不止一次對我們講過小時候的一個經歷—那還是父親在上小學的時候,一次隨祖母去她的干姊妹家吃生日喜酒,同桌的一位婦人,聽祖母講父親認真讀書的事,一臉的鄙夷不屑,說:“老鼠爬上秤鉤鉤了……”(南昌土話,意思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祖母臉色發青,站在一旁端著飯碗的父親氣得雙手發抖,覺得這是奇恥大辱,心裡發誓一定好好讀書,發奮有為……

image030

傅抱石“清蔭雅集圖”設色紙本立軸1956年年作

 

父親從小就喜歡刻圖章,把石頭放在腿上用刀刻,常常弄得身上血跡斑斑。不少人提到父親的名字傅抱石,都說是父親喜歡石濤以及屈原“抱石懷​​沙”的緣故。我的理解,父親取名“抱石”兩個字的初衷,更多的是懷抱石頭,喜歡刻圖章而已。

image032

此方章為1935年日本東京傅抱石書畫篆刻作品展的原件。原印面為“一生都只為花忙”,後來傅抱石將印面磨去,改刻“劉芳”二字,贈予羅寄梅的夫人劉芳。在這方高4厘米,邊寬僅為7毫米的印章上,傅抱石用神鬼之筆刊刻了二百多字的“百花詩”,堪稱絕妙。

 

父親早年寫過一本書,叫作《摹印學》,是親筆繕寫的小楷,漂亮極了,父親的校長當年就帶著父親和這本書去見的徐悲鴻。徐悲鴻當時已是社會名流,他看過之後,讚歎不已,對父親另眼相待。

image033
 1943年年攝於重慶左起:傅抱石,徐悲鴻,黃顯之,陳之佛

 

其時法國在南昌辦了一個博覽會,父親在那兒幫忙做點事,他幹事認真,連打包裹之類的小事都做得非常到位。博覽會的負責人很欣賞父親,就說可以幫助父親去法國留學。

 

但是徐悲鴻對父親說,你到法國去,你的這身本領非但得不到進步,你還會丟掉它;還是去日本好,日本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延伸。徐悲鴻就寫信給當時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

image035

傅抱石鏡泊飛瀑設色紙本

 

熊式輝開始說,現在國難當頭,學什麼藝術?熊式輝的秘書是父親校長的朋友,他後來告訴父親,徐悲鴻很了不起,不斷寫信給熊式輝,並且說如果有困難,經濟上他來資助。這個秘書就把徐悲鴻的信夾到熊式輝的備忘錄中遞交上去。後來熊式輝終於批准了父親的出國留學,說江西景德鎮出陶瓷,那就到日本學工藝吧。所以,父親去日本,最初是學陶瓷圖案的。
image037

傅抱石的日本老師金原省吾夫婦

 

轉自  民國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