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溥心畬 花鳥溥儒(1896-1963),字心畬,號西山逸士,為清道光皇帝之曾孫,與末代皇帝溥儀為堂兄弟。其自幼好學,擅詩詞書法,尤工山水,稍長進入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又遠赴德國深造,取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民國以來,他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寄情丹青,長達十餘年,自號「西山逸士」。

對日抗戰期間,溥儒曾鬻書畫度日,相傳韓幹的《照夜白》及《平復帖》等珍奇字畫都曾為其舊藏,唯因日後生活窘迫而轉手。1949年,溥儒移居臺灣,此後作畫課徒,任教於國立師範大學,也成為台灣畫壇中最傑出的國畫大師之一,與張大千及黃君璧三人合稱為「渡海三家」。

作品特色
溥儒之山水以「北宗」 為基礎,受馬遠、夏珪影響較多,設色俊逸淡雅,較少烘染;筆法則以「南宗」為法,著重線條鉤摹。1930年代,他首次舉辦個展,從此揚名畫壇,被推崇為「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黃君璧曾言其山水畫作「越是工細的越好,越是小幅的越好」,換言之,相較張大千潑墨山水所展現的氣勢,溥儒的山水細緻高雅,而兩人分峙南北畫壇,也遂有「南張北溥」之名。

藝術評價
溥儒畫作以山水名世,實則仕女、道釋人物、花鳥等等無不精擅;雖然留德多年,非積極溝通中外之角色,卻通過授徒的方式傳承了古典文化的根本。由於其挾傳統入畫,以詩文鋪陳胸中風景,作品因而流露出超塵絕俗的人文特質,被譽為「二十世紀文人畫的最後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