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生平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中國文學家、發明家。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乳名和樂,名玉堂,後改為語堂,聖約翰大學英文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國現代作家、翻譯家、教授、語言學家。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作品特色
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閒適”相融合的文風,創作出的具有獨特格調的散文小品,是一席閱讀的盛宴!風格上講,散文最大特色是它的閒適幽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使用“幽默”一詞的人。《論語》創刊以後,他又重新強調“幽默”,並大力創作幽默閒適小品文。最初他只是把“幽默”當作一種語言風格來看待。後來他則把“幽默”理解成“一種心理狀態,進而言之是一川觀點,一種對人生的看法。幽默,不是粗鄙顯露的笑話,而是幽默中有睿智,灑脫中顯凝重。林語堂的散文往往以一種超脫與悠閒的心境來旁觀世情。用平淡的話語去讚揚美文。形成一種莊諧並用如“私房娓語”式的“閒適筆調”。散文的語言雜收並蓄,各色兼用,像舊時公文的程式用語,時下流行的政治口號等等,都可以在他散文中看到。這實際上是體現了林語堂先生的文學語言觀念。

藝術評價
林語堂義女/張陳守荊:「我覺得他是童心未泯,因為他像小孩子一樣,他就把他兩個外孫,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都是差不多三、四歲的小照片,跟他自己童年的照片貼在一起,再去拍一次,那他看了好高興。」林語堂的赤子之心,留給和他相處過的人,很深刻的印象。而這種赤子的情懷,也正是林語堂幽默的動力泉源。
台灣作家曾虛白送給這位「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幽默大師的一句話,林語堂最喜歡:「謝謝你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以通俗白話的方式介紹給全世界。」而事實上,林語堂確實是貢獻最大的。
前美國總統老布希都曾說過:「林語堂直到現在仍影響著美國人的中國觀。」
林語堂自謂:「西洋人的頭腦,中國人的心靈」。